是离去的生命在现实土地上一个长久的投影。当一个人度过漫长的一生,如何用简洁的字句来总结归纳?今天,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超浓缩版的“你一生的故事”,看看作家、科学家、古代人、现代人他们风格各异的墓志铭。 其中有慎重而精辟的箴言、金句,有平和的告别、庄重的评价。但也有一些墓主人的幽默细胞并没有与肉身一同死去,而是永远活在了他们简洁的碑文里。
中 国
启功:自黑为乐
著名书法家启功因病逝世,享年93岁,曾在生前自撰“三字经”墓志铭:
“中学生,副教授。博不精,专不透。名虽扬,实不够。高不成,低不就。瘫趋左,派曾右。面微圆,皮欠厚。妻已亡,并无后。丧犹新,病照旧。六十六,非不寿。八宝山,渐相凑。计平生,谥曰陋。身与名,一齐臭。”
聂耳:追求乐声的耳朵
聂耳,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的创作者,所作的革命歌曲影响了中国音乐数十年。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:
“我的耳朵宛如贝壳,思念着大海的涛声。”
陈景润:专注数学
陈景润是著名的数学家,他的墓志铭也别具数学特色。
他的外形为阿拉伯数字“1”与“2”叠加在一起,象征着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所取得的(1+2)的重大突破。在底座的黑色卧碑上镌刻着被国际数学界命名的“陈氏定理”。
老舍:尽职尽责
1938年,老舍参加“抗战文协”,在《入会誓词》中,他说“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,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,笔是枪,把热血撒在纸上……在我入墓的那一天,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,刻上:文艺界尽责的小卒,睡在这里。”
1966年,老舍在北京城西北今天积水潭附近的太平湖投湖自尽,终年67岁。在这句碑文下的台面,以老舍头像为圆心,好似一汪池水,泛起涟漪。
骆一禾:年轻的灵魂
骆一禾是和海子同一时代的诗人,他的诗智慧而有硬度。他认为“文字是血”,自己却是平凡地活着。他去世时年仅28岁,他的墓碑上刻着:
“我的心是朴素的,我的心不占用土地。”
王国维:大师之风
韩信:十字一生
张岱:鼓吹喜好
武则天:无字碑
李行之:心思出嚣尘
无名氏:悲催的生命
“初从文,三年不中;后习武,校场发一矢,中考官,乱棒逐之出;遂学医,有所成。自撰一良方,服之,卒。”
这一墓志铭带着点淡淡的忧伤。这人习文不行,习武还悲催地打中考官,好不容易学医有了成绩,亲身试药,就这么丧命了。简简单单一个“卒”字,谁知其间又有多少辛酸。
马丁·路德·金:向往自由
雪莱:诗人的浪漫
雪莱是英国著名诗人,死于一个暴风雨的夜晚,船沉人亡,连三十岁都没到。他的墓志铭便是引用哈姆雷特《暴风雨》中的句子:“他并没有消失什么,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,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。”
在这个富有浪漫色彩的故事里,他的结局是圆满的。
鲁道夫:圆周率人生
海明威:任性的勇士
他是《老人与海》中敢于和大海搏斗的勇士,是《太阳照常升起》中否定一切的叛逆者。他的墓志铭带着独有的任性和洒脱,“恕我不起来了!”
玛丽莲·梦露:为身体代言
普希金:平凡而伟大
“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,爱情和懒惰,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;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,可在心灵上,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。”
普希金即使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,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。他虽然说自己没做过什么善事,但他的文字却可打动千万人的灵魂。
罗伯斯庇尔:狂妄的革命者
伽利略:超越自然
“他失明了,因为在自然界已经没有剩下什么他没有看见过的东西了。”
伽利略是伟大的物理学家、天文学家,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。为了证明“日心说”他耗尽心血,又被迫害致死。然而从他的墓志铭看来,他对自己的一生是无悔的。
温斯顿·丘吉尔:硬茬子
爱伦·坡:独一无二
斯坦·劳莱:将幽默进行到底
约翰·济慈:看淡名望